傳統(tǒng)書店:互聯(lián)網(wǎng)大潮下的堅守與突圍
2012-06-04 16:49 來源:北京晚報 作者:王琪鵬 責編:喻小嘜
- 摘要:
- 中國書店今年將迎來60歲生日。一甲子過去,中國書店已成為集古舊書、新書、拍賣、出版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企業(yè),不變的,是中國書店的金字招牌。于華剛說,他希望中國書店的牌子能夠越擦越亮,希望步子邁得更大一些,爭取跨省經營,成為真正的“中國書店”。
腳手架搭到墻根兒仍開門營業(yè)
為古都文化而堅守
雖然有著鐵桿的“回頭客”,但畢竟這一群體總量不大,并且,“回頭客”的購買力也參差不齊。對于多數(shù)實體書店而言,不靠講座或是沙龍等“副業(yè)”,僅靠賣書難以為繼。好在,燈市口中國書店的房子是公房,雖然顧客不算多,不搞副業(yè),卻依然能夠在那一片店內維持著淘書的樂趣,使之不受外界因素干擾。
就在風入松、單向街等書店停業(yè)或者告急時,中國書店同樣面臨著實體書店發(fā)展的瓶頸。中國書店總經理兼出版社社長于華剛告訴記者,中國書店的連鎖書店原本有五六十家,后來倒退到30多家,目前只剩下15家。如今,中國書店已經到了陣地不能再丟的時刻,于是選擇了堅守。
現(xiàn)在的前門大街上,只有三家店鋪還是“原住民”,其中就包括中國書店。前門大街改造時,書店的員工抱著柱子不讓封門,終于力保中國書店在前門大街不被消失。“這條街上只有中國書店、全聚德、郵局留了下來,其他的全是新建的。”
而在隆福寺街上,堅守也在進行。隆福寺地區(qū)正在進行改造,街上的中國書店在腳手架搭到墻根兒的情況下仍在堅持開門營業(yè)。隆福寺街是明清時期的古舊書一條街,是北京的文化地標,對于中國書店乃至整個古舊書業(yè)都具有象征意義。“我告訴店員,這個陣地不能丟。”于華剛的態(tài)度非常堅決。
“在中國書店能看到明版書、線裝書還有老的報紙,這些就是北京的文化、中國的文化。我們開書店,利潤雖然微薄,心里卻有著一種情結,那就是我們是代表著古都北京的文化符號。如果我們追求利益最大化、追求獎金福利,那干什么都比賣書掙錢。”于華剛說,中國書店之所以選擇堅守,是歷史賦予的任務。他呼吁,實體書店從業(yè)者、媒體和政府應當有著共同的意識,促進古都文化保護和發(fā)展。
- 相關新聞:
- ·限塑令實施4年執(zhí)行力漸弱 2012.06.04
- ·支持實體書店改革 適度降低從業(yè)準入門檻 2012.06.04
- ·被互聯(lián)網(wǎng)改變的8個行業(yè):柯達申請破產 2012.06.04
- ·北京新華31家門店推出優(yōu)秀童書大聯(lián)展 2012.06.02
- ·南京警方與文化部門合力破獲發(fā)行盜版教輔書大案 2012.06.02
- 關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