滿門桃李 興才為任——李興才教授簡介
2009-09-18 18:24 來源:我要印 喻小嘜整理 責編:喻小嘜
除此之外,亦先后創(chuàng)設多個學術(shù)組織,以及撰寫十多本專著,為推動印刷教育不遺余力。
求學孜孜
自十歲時父母雙雙離世,李教授姊弟四人便由叔嬸撫養(yǎng)。十五歲那年,叔嬸又相繼去世,初中未畢業(yè)的李教授被姑母催婚。李教授自覺太年少,而且更寧愿求學上進,於是只身離家,投考「機務人員訓練所」學習機械工程,修讀一年半后,以第一名畢業(yè),隨后被派往緬甸臘戍維修汽車。后來日軍入緬甸,不足一年便退回昆明,再次求學進修,投考測量學校的印刷訓練班,亦順利考上,前往貴州攻讀,畢業(yè)時考獲第二名,從事地圖印刷。
又逢戰(zhàn)亂,李教授便回到重慶,一年后日軍投降,被調(diào)至北京地圖印刷廠工作。一住兩年,其間仍孜孜不倦,於工余時努力復習高中課程,準備投考大學。其后報考蘇州的測量大學,亦成功考上,便前往蘇州就讀,主修印刷,一年多后又因戰(zhàn)事遷到廣州。其后於四九年再移居臺灣,終於五一年大學畢業(yè),被分配到制圖廠擔任制印工作。
隨后幾年,李教授多次考取公費出國研究,於五四年被調(diào)往測量大學任職,首年主辦教育計劃,五五年開始教授印刷。四十多年教學生涯,造就三千二百余學生,曾任系主任,研究所所長、組主任達二十三年,指導研究生完成碩士論文約四十余篇。
盡心興學
目睹臺灣印刷工業(yè)轉(zhuǎn)型,學生缺乏實習工場及深造機會,李教授便從無至有,一手創(chuàng)設「印刷工業(yè)研究所」、「華岡印刷廠」、「文化大學夜間部印刷學系」、「文化大學造紙印刷研究所」及推廣教育中心「印刷研究班」,并率先組團走訪中國大陸印刷工業(yè)。
「造紙印刷研究所」是李教授在文化大學克難創(chuàng)設的,創(chuàng)立于一九八三年,宗旨是培育本地的研究生。現(xiàn)有一百多位碩士畢業(yè)生,包括張中一、李凱、蔡力人、黃建銘等。
「曾到美國、歐洲、日本等地留學印刷的臺灣學生也有一百八十人,但愿意回臺工作的不足三十人;然而我們研究所培訓出來的,百多人中差不多全數(shù)選擇留在臺灣發(fā)展。所以,設立這個研究所,對臺灣印刷業(yè)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!
起初創(chuàng)設「造紙印刷研究所」,文化大學方面每組只撥款十二萬元的新臺幣,李教授說即使是一千二百萬新臺幣也不夠。但為了印刷教育,李教授積極四處張羅,可說從零開始,以建教合作辦研究所。
「中華印刷科技學會是跳出文化大學架構(gòu),一個全國性的組織。在臺灣,甚少類似社團擁有這么多的學術(shù)交流活動!
「本學會有兩個特點:第一;會員必須撰寫論文,搞學術(shù)研究,然后發(fā)表文章刊於年報,作為學術(shù)交流。第二;會員均須繳交入會費和年費,而學會經(jīng)費從來不用於理監(jiān)事的吃喝開支,不似一般社團吃掉公費!
「學會現(xiàn)有四百多會員,在臺灣蕓蕓印刷社團之中,也算是擁有較多會員的組織。其中,碩士與博士約占一半人數(shù)!
李教授的處世格言是:
盡心盡力,不計得失。吃虧是福,與人為善。
「一個人生在社會上,盡自己的力、盡自己的心去做便是,做得多少是多少,只要是盡了心力,不必計較成敗。」
「對人要常抱著愿意吃虧的態(tài)度,不要占人便宜,別人便不會怕你占他便宜而與你保持距離,反倒更愿意幫助你!
- 關(guān)于我們|聯(lián)系方式|誠聘英才|幫助中心|意見反饋|版權(quán)聲明|媒體秀|渠道代理
- 滬ICP備18018458號-3法律支持:上海市富蘭德林律師事務所
- Copyright © 2019上海印搜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:18816622098